瑞雪映古刹

瑞雪兆丰年,

2021年古刹的第一场雪

带着清绝尘嚣的温婉翩然而至,

赋予了新的一年更多的美好和期盼。

雪还原了冬该有的模样,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该是此时最令人震撼和期待的美景。

当古刹遇上雪,

远山、殿宇、廊亭、松林、竹海、

就连殿角的走兽都变了模样。

纷纷扬扬的雪花缓缓飘落,

须臾间已是满目的玉树琼花。

曲径通幽的林间小路,宁静、诗意

红螺古寺承载着岁月的厚重,

在一片银白之中,

恍若穿越了千年,

定格在静默清欢的瞬间。

黛瓦红墙相映,

古朴中更添禅意,

静谧中宛若图画,庄严、安详。

这雪美的出尘、脱俗,

殿角的小兽也柔化了线条,

露出了几分憨憨的模样。

簇簇松枝浸雪,显现出更胜以往的沉郁与苍翠。

从天而降的雪花,是冬日的馈赠,

让一切都放慢了脚步,

风轻林静,出行的人们不急不躁,

悠然的融入其中,

景似画中景,人似画中人。

此时若你恰巧在,

莫惊叹,转角尽是遇见……

遇见美景、遇见禅心、遇见纯净的自己。

古刹里的那片——“海”

红螺寺寺前,有竹林上百亩,有竹数百万株,四季常青是红螺三绝景之一。

竹林的起源

红螺寺的绿竹远在元代就已结根寺内。据传元仁宗时期,诏云山禅师从圣安归老于红螺寺,见寺将圮,尽捐前后所赐金帛,又重修红螺寺,并整饬园林,在寺内栽竹种花,寺院为之改观。且在当时已茂密蕃滋,圆匀竿森。

清程宗颐的《游红螺寺》就记载有“古寺依瑶岑,森森竹径深”的诗文。清县吏吴景果的《红螺山》,也写有“琅玕百个摇风细,璎珞双株带雪妍”的佳句,且留下《红螺寺竹下作》篇,专记此竹来始,并嘱山僧补植勤护云云。

“御竹林”的由来

据清康熙年间《怀柔县志》记载:“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圣驾临幸红螺寺,设御座于山亭,亭下有竹甚茂,上命内侍记其数,凡六百余竿云。”康熙帝见北方有竹实属难得,于是嘱咐寺僧要善加管护,二十亩翠竹映佛堂。

山门前的大片竹林,生长繁茂、四季常青,成为我国北方罕见的景观。康熙皇帝游览红螺寺时仅有613竿,康熙帝对这片翠竹格外喜欢,在竹林西北角观竹亭中设“御座”赏竹。临走时,还嘱咐僧人和地方官员妥善保护这片翠竹,他将常来观看,故得名“御竹林”。

 “御竹林”小气候

本来像红螺山这类华北冬季严寒地带,是不适宜翠竹生存的。偶尔在京城一些宅院有三竿二竿的小面积种植,就爱如金玉一般无比珍贵。而红螺寺可谓得天独厚,竟然有上千株大面积竹林,绿云连天,凌霜傲雪。为什么红螺寺有此奇迹?

吴景果告诉我们,原因大概在于红螺寺的“灵谷幽邃”和“藏风聚气”而来。也就是说,有了红螺寺群山环抱、钟灵郁秀的山涧谷地,才能藏聚温暖的和风,凝聚浓郁的湿气。这就是红螺翠竹所以能繁枝茂叶地生长于严寒北地的奥妙所在,也是红螺吐焰小气候奇观的有力佐证。

置身于“御竹林”

在竹林旁静心憩坐,赏一赏那扶疏摇曳的竹林,看一看它们婆娑清癯的倩影,听一听那风梳翠叶的清音,在日落余晖的朦胧里,独享那份静谧。

漫步到竹林旁小歇。望着那根根婉约自重、轻拂漱玉的绿竹,凝视着眼前那清丽俊秀、素洁典雅的绿竹,那微倾的身躯仍显出一种得体的谦恭,那斜伸下来的枝叶,似乎在等着与人亲近、沟通。

面对那柔弱纤纤的一片翠绿,使人感受到它们天生毫无矫饰的清纯与安详。慢慢地抚平那颗烦躁的心,使人趋于神静宁和。渐渐地,也像与娴静的竹韵融合了,竹入我心,我附竹魂,真有一点化入自然、与天地六合混为一体之感。

2020,感谢有你!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岁末将至,古刹即将迎来崭新的一年。

过去的2020年,

在四季的轮回里,

古刹用静默的安详,

将那些过往的岁月流年静静收藏。

宁静的、热闹的、朴素的、繁华的,

每一天都充满了祥和的温暖。

一年的繁华伴随着冬寒静静收藏,

在沉淀中丰盈,蓄势待发,

即将承启又一季的春花繁盛。

在此,

感谢所有陪伴古刹走过每一天的你,

感谢你们默默的相守,

感谢在欢乐与风雨中

每一次满怀期许的邂逅,

2021年,风雨兼程,

让我们相互温暖,一路继续前行。

2021,共祝家国昌盛,平安健康!

时间转瞬即逝,一年的光阴已接近尾声。

走过了2020,

即将迎来充满挑战与希望的2021年。

2021年,新的开始,

承载着更多的憧憬和祝福。

红螺寺始建于东晋,

有着近1700年的悠久历史。

集深厚的文化底蕴

与优美的佛家园林景观于一体。

庄严静美的古寺,

在岁月的沉淀中静自安详

包容着纷扰的过往,聆听着每一季的寄语

松林竹海,彰显勃勃生机

隆冬萧瑟,

古刹内松竹掩映,经寒不凋,

到处荡漾着绿色的芬芳。

松柏之茂,坚韧不拔,长寿连绵;

“竹报平安”,有气有节,傲雪凌风;

“夏花”烂漫,五彩缤纷,四时绽放。

这些斑驳的色彩

映射着青砖黛瓦的古寺院,

赋予了古刹更加祥和温馨的文化氛围,

为这份青黛色的厚重,

增添了一份生机与灵动。

宫灯高挂,映照团圆喜庆与祥和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符号之一,

每逢佳节悬挂灯笼,

是中国人独有的情怀。

此时,红螺寺景区内竹林甬道、山门两侧,

各式员工自制福字、花色宫灯装扮一新,

与苍松翠柏、古建古庙相映成辉,

传达着新年红红火火,吉祥如意等美好祝福。

“松林竹海涌生机,宫灯高挂寄祝福。”

2021年,新的起点,新的征程,

寄情于景,

共祝家国昌盛,平安健康!

寒冬料峭 送你一片三角梅花墙

一场夜雪,这个城市一下就变冷了。

喝过了秋天里的第一杯奶茶,

这个冬天你想收到什么暖心的礼物?

一件大衣?一个围巾?……,

不如送你一片冬日盛放的三角梅花墙可好?

带着温暖的期许,邂逅一墙热烈喧嚣的三角梅,这份冬日里“意外”的美丽,如果你见到,必定会为之着迷。

三角梅开满整墙,仿佛瞬间穿越到四季如春的南国小镇,美轮美奂,充满了热带风情。

绽放的三角梅沿着山门两侧的墙面攀爬而上,所到之处花开一片,交织成一片花海瀑布。

细细端详,姹紫嫣红的三角梅缀在绿叶枝蔓之上,一朵紧挨着一朵,朵朵花开如蝶,轻盈柔曼,在千年古寺禅境渲染下更显恬静烂漫。

红似火,粉如霞,白如玉,……,还有白中带粉,粉中带绿的复色系,呈现出一派勃勃生机。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寒冬料峭,送你春暖花开,愿一路前行,充满温暖,洒满花香。

遇见美好,给生活加点糖~

​这里是驰名中外的名山古刹,山寺相映,古朴幽静。

这里是大自然动植物王国,夏日绿色氤氲,冬日依旧繁华。

一年四季都郁郁葱葱的竹海,茂密的古松林、绚烂的夏花、跳跃的松鼠、池塘的游鱼、枝头鸣唱的鸟儿……,到处洋溢着勃勃的生机。

古老的寺院,融合历史文化的古朴建筑与自然林海景观融为一体,佛境禅意,让人心生暖意,不自觉放松下来。

历经千余年的沉浮兴衰,古寺形成了以南北为中轴线的四进式殿堂建筑格局,布局精巧,庄严深邃,日出日落,在时间的推移中展露着四时的美好。

当暖阳拂过古寺,开启了一天的生气,万事万物抖擞了精神,在光影中变换着色调,幻化成一幅幅静美的图画。

身处其中,在静谧的环境中,享受沧桑古老中的那份祥和与安逸,每一个转角都可能遇见无法预料的美景……

寒冬萧瑟,却不失温暖与惊喜。走进古刹,邂逅美好,为这个冬日加上温暖清甜的调味品,这样的体验值得所有热爱生活的你~

美图 ∣ 秋日的记忆

摄影:陈霖
摄影:卜向东
摄影:卜向东
摄影:金志达
摄影:田云政
摄影:赵怀阳
摄影:田云政
摄影:金志达
摄影:韩桂英
摄影:董建德
摄影:马长文
摄影:陆岗
摄影:陆岗
摄影:王月银
摄影:董建德
摄影:彭玉才
摄影:彭玉才
摄影:王泃柳
摄影:王泃柳
摄影:王泃柳
摄影:韩桂英
摄影:程章法
摄影:马长文
摄影:彭玉才
摄影:彭玉才
摄影:王晓玲
摄影:王月银
摄影:王金鸽
摄影:周博
摄影:王泃柳

古刹初雪

惜别了秋日的金黄,迎来了冬日的银光。冬雪的降临,将秋与冬彻底的区分开。这个秋天或许还有未曾来得及欣赏的美景,此时也该是告一段落。

雪还原了冬该有的模样,雪来方觉冬深,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该是此时最令人震撼期待的美景吧……

雪后,发现不一样的古刹~

初冬的正确打开方式看过来

保留着秋日的余温,在秋末与冬初的交界处,

当一片清秋遇上一寺花香,

祥和静美的古刹,

为您奉上一幅冬寒景暖的美景画卷。​

红叶彩叶蜿蜒于古寺内外、大山深处

尤如片片云霞,铺满小道,

一步一行沙沙作响,

那是秋色以另一种方式

展现她的美……

古老的寺院,

在经历秋日的繁华之后,

慢慢展露属于冬日的素雅模样,

沉稳庄重的色调更深了一层。

那身居院墙之内,

悬于枝头饱满盈实的秋日果子,

在冬阳下,

如同一只只暖红的小灯笼,

一须臾瞟见,免不了引人驻足。

你远远在阳光里看着,心里也是甜美温暖的。

让人不禁感叹,原来古寺内的柿树

也可以在冬日里自成风景。

柿同事,“柿柿”如意蕴含美好的祝愿,

正如这禅意古朴的寺院,

给人温暖,让人满怀期待!

山门前三角梅花墙,

是景区四季可赏的特色景观,

姹紫嫣红的三角梅,开得绚烂多彩,

红色的、紫色的、黄色的、复色的、渐变色的……

这南方的“佳人”,

在古刹冬日的暖阳里浸满了岁月的烂漫,

尽情绽放着生命的活力。

红叶满阶头,黄花不负秋。

菊花竞美,透着古典的诗意美。

文人雅士

赋予了菊花吉祥、长寿、品格高尚的含义。

寺东花房内40余个品种,

2000余盆精品菊花,

在冬阳下渐次吐露芬芳,

一丛丛一簇簇的菊花,风姿卓越,

散发着淡淡的幽香。

古寺有菊,历史久远,当是自开放之时起。

所展菊花均出自员工自培,

既是景区企业文化的传承,

也是一道耐人寻味的冬日盛宴。

看过了春花秋实的烂漫,

别忘了,

山寺间郁郁葱葱的林海景观。

那清新空气和治愈心灵的绿色,

该是此间最惬意的邂逅。

 每个季节都有它的故事,

冬日的古刹,

安静、多彩、温暖、治愈

私藏着一切的美好,

得你来发现!

爱在古刹——大美雌雄银杏

每个景区都有它独一无二的特色景观,就像每个城市都有它的标志性建筑一样,无可置疑的和这座城市的历史人文紧密地联系到一起。

红螺寺的特色景观,按四季观赏性来划分,

兼顾历史的厚重和自然的静美,

千年夫妻银杏树无疑是古刹秋季最具代表性的景观,

他们的美穿越了千年,

在最美的秋季绚烂夺目,独领风骚。

雌雄银杏

红螺寺的两棵银杏一雌一雄,分列在大雄宝殿月台东西两侧,合称“雌雄银杏”。两树均高达30多米,比肩而立,虽已有1100多岁“高龄”,仍旧生机盎然,是红螺寺悠久历史的见证。西侧雄树刚劲挺拔,开花不结果,东侧雌树清秀婀娜,春不见开花,秋果实累累,两棵树可谓珠联璧合、天作一双,故有“夫妻树”的美誉。雌雄银杏,春华秋实,夏茂冬萧,四季观赏皆有深趣,而以秋景最胜。

作为古刹秋季的代表性景观,

银杏的观赏期可以从金秋一直持续到初冬。

从黄叶满枝到金雨纷飞、黄金满地,

赏叶观果,

别样的时刻演绎不同的烂漫,

值得久久回味。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植根在寺院大殿两侧千余年,

挺拔身躯向阳生长,

秋高气爽时,

每一个枝干都披满了金黄的叶片,

黄得纯粹,黄得神圣。

秋阳照耀下,恬静至美,雍容安祥,

驻足凝神,顿生无限神圣美妙的遐想。

秋风吹过,吹开片片金黄,

银杏树叶落了满地,

铺就了一片黄金的海洋。

落下的叶子以一种平和安然的姿态

静静的点缀在墙角、房檐、路面,

自成一派雅致的风景。

万叶飘金、落叶归根,

是对生命的又一种延续。

一片、两片、三片……,

大的小的叶片重合在一起。

拾起一片叶面细细端详,

似扇面、似鸭掌、似小姑娘的舞裙。

叶片上清晰柔和的脉络,

是岁月最完美的诠释,

承载着生命的厚重与静美。

雌雄双树叶不相同,雄树叶面正中偶有较深缺口,叶面较窄,夹角趋近90度。

雌树整个扇面较宽,呈近180度夹角,落叶较雄树晚,观叶期更长。

有人说银杏的扇叶像两颗紧紧相连的心,

由此金黄的银杏叶,

也被赋予了满满的爱的情愫,

寓意合二而一的爱情。

代表着永恒的爱,

愿意用一生去守候和爱护。

正如这默默相守的夫妻银杏树,

用延续千年的执着守候,

谱写成一段纯情炙热、合美浪漫的爱情佳话。

如若欢喜,将千年银杏叶做成书签久久珍藏或送予他人想必也是极美的情话吧?

几阵冷风吹过,

枝头上的银杏叶也单薄了起来,

相间于叶片间的千年银杏果探出了头。

一嘟噜一嘟噜金黄色果实,

晶莹璀璨,玲珑剔透,犹如神人仙宝。

时而经风,

银杏叶、银杏果洋洋洒洒地飘落下来,

即是给有缘人最珍贵朴实的馈赠。

每到秋末冬初到红螺寺

赏千年银杏叶、观千年银杏果,

又成了古刹一道独特的风景。

花开花落,春华秋实,

雌雄银杏用一季的烂漫引领满园的秋红绚烂,

满足人们对秋天一切美好的向往和期盼。

年年复年年,爱上古刹的秋,

以千年银杏为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