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游古刹,欢度假期

 

        国庆小长假,红螺寺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优美的生态环境受到游客的青睐。

 

 

        景区严格落实各项防疫措施,加强疏导和巡查,为广大游客营造了安全、有序、舒适的游览环境。

 

 

        国庆假期,游客纷纷参与打金钱眼、转吉祥宝鼎、撞钟,系福带等系列祈福文化体验活动中,尽情领略红螺寺秋日胜景、体验古寺文化。

 

 

        “鲜花绽放,金菊飘香”,景区优美的自然环境深受游客喜爱,花前竹下随处可见驻足拍照的游客。千亩古松林中,人们享受着天然的松林浴,体会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无限惬意;各登山线路上游人俯视远眺山色美景,感受天高气爽登高赏景的乐趣。景区内外到处洋溢着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

 

红螺寺“十一”国庆游园会节前布置工作准备就绪

        节前检查保障安全
        国庆小长假即将来临之际,为了营造安全、优美、喜庆、祥和的旅游环境,确保小长假接待工作安全顺利进行。节前,红螺寺景区对区域内标识系统进行了升级,并结合以往接待经验,对游览环境、服务设施、服务质量等进行全面检查,排除隐患,确保安全,全面提升景区的整体形象。

        全面升级景区标识系统
        为了提升景区形象和游客游览体验,节前,红螺寺景区对原有标识系统进行了全面升级,将原木质导览牌、景观介绍牌统一更换为镀锌板烤漆仿木纹导视牌,色彩形制与景区整体文化气息相容,中英文对照,并附有景区商标。

 

        整齐划一的色彩体系和简约大气的形制设计,为景区文化形象的展示又添新亮点。
 

 

        防控部署确保安全
        疫情防控常态化期间,为了保证游览安全,景区配备了充足的防护、消杀物资,对防护设施进行了全面的检查。同时,景区严格执行流量管控,查验健康码、行程码和实名制预约购票,让广大游客放心而来,满意而归。

 
        环境布置营造氛围
        为了打造整洁优美的旅游环境,迎接即将到来 “十·一”黄金周,红螺寺景区对区内旅游环境进行了精心布置。盆栽万寿菊、醡浆草、早菊、三角梅、棕榈、铁树、桂花、串红等花卉装点在门区、山门、文化长廊、红螺池、大佛等主要游览线路上,为景区增添了喜庆祥和的节日气氛。“十一黄金周”期间,红螺寺景区将以更加整洁优美的旅游环境、便民化的服务设施迎接八方游客的到来。

红螺寺国庆金秋游园会

        国庆小长假将至,利用假期出去走走,倾听一城故事,邂逅一片风景,让忙碌的心在旅途中得到充分的休憩和放松吧~
        红螺古刹,一边是古朴的寺院,一边是幽深的林海景观,山寺与林海交融,组成一幅清幽的画卷。十一黄金周,为丰富游客旅游文化活动内容,红螺寺景区将举办一年一度的“红螺寺金秋文化大集”。届时游客可以在遍赏红螺美景的同时参与内各项旅游活动,感受景区浓郁的文化氛围。

        感知古刹历史
        历经千年的红螺古寺,北依红螺山,南照红螺湖,寺院殿宇掩映在一片翠波之中。青砖素瓦,古朴安祥。当我们漫步其间,不单有眼睛所见的美景,更能体味到历史的浸润和禅境的熏陶。在古寺古建中,在千年银杏树下感受历史的脉搏和禅境下的静谧,远离尘嚣,体味红螺寺佛家苑林的独特魅力。

 

        文物舍利展:坐落在大雄宝殿东侧文物舍利展是一个展示怀柔及红螺寺悠久历史文化的窗口。展馆分为际醒祖师舍利供奉瞻仰区和怀柔区精品文物展示区两部分。

        精品文物展示区主要陈列怀柔区出土的部分铜器、瓷器、陶器、古钱币、猛犸象牙等珍贵文物;

 

        际醒祖师舍利供奉瞻仰区供养着中国佛教净土宗第十二世祖、红螺寺清代高僧际醒祖师的舍利。整个展馆布局精巧,内涵丰富。游人可以通过一件件展品,穿越时空隧道,了解怀柔历史,感知古寺文化。

        体味福文化
        “祈福纳祥”作为景区一项传统的“福”文化体验活动深受游客的喜爱。国庆小长假,在幽幽禅境中参与景区寺院祈福、打金钱眼、撞吉祥钟、宝鼎赐福等系列祈福活动,许下健康、吉祥的美好祝愿,感受“普天同庆,福满人间,团圆温馨”的节日氛围,收获吉祥福文化带给身心的愉悦。

 

        “领略”养生文化
        民族养生文化渊远流长,在影响养生文化的诸多因素中,自然、人文环境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红螺寺景区拥有百万杆四季长青的翠竹及覆盖面积达千亩的古松林,形成了一座天然的氧仓,负氧离子含量高,对人体极为有益。

 

        林中铺筑多条观光步道,设有石桌石凳、雕塑等景观设施,创造了非常好的休闲条件。静坐其间,呼吸清纯空气,听鸟鸣溪涌,享受天然的松林浴,在悠然自得中尽享养生休闲的惬意。

 

        红螺山建有登山步道万余米,十一期间秋高气爽,正是登山活动的最佳时节,游客可沿登山环线游览观景,也可自发的组织登山比赛,体会登高健身休闲的惬意。山脚下及观音寺均设有红螺茶座,游客可到此聊天小憩、品茗休闲,体会远离喧嚣的宁静安逸。

 

 

        “乐享”特色美食
        在景区门口的竹香园餐厅或周边民俗村您可以品尝到地道的怀柔特色美食。餐厅内虹鳟鱼、小鸡炖蘑菇、贴饼子熬小鱼、各色农家菜让您体会浓浓的乡土气息,一扫旅途的疲惫,获得绝佳的味觉享受。

浅秋

 

摄影:田振辉

        初秋,天高云淡,清风徐徐,从盛夏的炎热中缓缓走来,潇洒飘逸,端庄宁静,为古寺平添一份自然的清幽。

摄影:韩桂英

摄影:韩桂英

 

        浅秋赋予了古刹更清净的禅意,一廊一柱、一草一木都尽显自然的柔美。跟随摄影师的脚步,让我们漫步在秋意初至的古刹,走过清幽的石板路,在千年银杏树下小憩,在高山林海之间畅游,尽情领略古刹的初秋之美吧!

 

摄影:怀富才

摄影:怀富才

摄影:蒋卫

摄影:蒋卫

摄影:金志达

摄影:金志达

摄影:宋桂东

摄影:宋桂东

摄影:田振辉

摄影:田振辉

摄影:田振辉

摄影:田振辉

摄影:王月银

摄影:王月银

摄影:王瑞玲

摄影:王瑞玲

摄影:叶春蕾

摄影:叶春蕾

注:图片按摄影师姓氏拼音首字母排序,感谢怀柔摄影家协会各位老师们的辛勤付出!

六里桥、四惠至红螺寺旅游专线便民直通车开通

 

 

六里桥、四惠至红螺寺旅游专线便民直通车开通
具体发车信息如下:
一、票价:往返40元/人·次,单程30元/人·次
二、发车时间:
六里桥客运站——红螺寺(9月7日开通,周六日及节假日发车)
发车时间:六里桥站(8:00发车)
红螺寺返程(15:00发车)
四惠客运站——红螺寺(9月10日开通,周六日及节假日发车
发车时间:四惠站(8:00发车)
红螺寺返程(15:00发车)
三、直通车客服电话:010-83831716

福满中秋, 乐享团圆

 

        中秋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2006年5月20日,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根据我国古代历法,一年有四季,每季三个月,分别被称为孟月、仲月、季月三部分,因此秋季的第二月叫仲秋,又因农历八月十五日,在八月中旬,故称“中秋”。是继春节之后备受重视的象征团圆、吉祥和平安的节日。

 

 

 

        每到中秋,和家人团聚,一起吃个团圆饭,是每个中国人保留的传统。当然了,中秋还有赏月、吃月饼、赏花灯、祈福纳祥等传统习俗。除此之外,在秋高气爽的季节,合家出游祈福赏秋,放松身心也成为了现代人欢度佳节的一个新形势,正可谓“出游团圆两不误”。

 

 

        在这个人月两团圆的节日里,红螺寺景区为游客准备了一个以“祈福”为主题的中秋之旅。游人可以走进古刹,在幽幽禅境中参与景区摸宝鼎、撞金钱眼、寺院祈福、撞吉祥钟、登观音路等系列祈福活动,许下团圆、吉祥的美好祝愿,感受“福满人间,团圆温馨”的节日氛围。

 

 

        初秋的红螺寺,秋高气爽,空气清新。携家人亲近自然,闲庭信步间,穿过茂密竹林、走过清幽古寺,在竹海中徜徉、溪水旁休憩、在松林间漫步、石桌旁畅谈,感受被亲情围绕的温暖,体验合家团圆的快乐。

 

修身养性——千亩古松林

 

        红螺寺寺东有一片千亩古松林,这里古木参天,是北京市的重要古树保护群和怀柔区古树聚集地,郁郁葱葱的古松林满目苍翠,与红墙绿瓦的古建构成了独具一格的佛家苑林景观。

 

        千亩古松林遮天蔽日,千姿百态,如一片绿海随山起伏,风来松涛轻响,自然清凉。
        景区植被覆盖率在95%以上,形成广阔的负氧离子森林浴场环境,空气中的负氧离子含量要比市区高出几十倍。

 

        负氧离子被誉为“长生素”,可有效地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调节中枢神经系统。而松树所释放出的浓郁的芬多精气体气体对呼吸系统有相当好的协助,它能降低空气里的尘蹒,让人的呼吸系统零负担,间接也能对身体的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有相当的协助。因此,当地民间也有“常到松林走一遭,强身健体疾病消”的说法。

 

        古松林内多条步道贯穿其中,适合各年龄阶段的游客游览。这里不仅风景秀丽,且随处可见供游客休息的石桌石椅。苍翠的古松树林间错落有致的分布着弥勒大佛、十二生肖石雕群、小水荡等景观,庄严的佛像与苍劲的古松树相互映衬,细密的光线游弋在松枝密林间,形成了深邃庄严、美轮美奂的林间美景。

        古松林内环境清幽、景色宜人,林道间鸟鸣溪声遥相呼应,构成了大自然的优美乐章。游人可以漫步林间品雅韵,也可以小憩松下听鸟鸣。修心养性,莫过于此。

 

今日立秋

 

        时间如指间流沙,在不经意间悄然流逝。属于盛夏的热情尚未褪去,秋日的身影却已伴着清风飘然而至。立秋,隶属于秋天的第一个节气,为秋季的起点。从这一天起,古刹正式走进了2022年的秋天。

 

 

        秋天正好,不浓不淡,天高地阔、风轻云淡。秋天有很多事情值得去做,晴空朗日,看云卷云舒;花开叶落,看秋色斑斓;微风不燥,享自然野趣……

 

 

        “秋风起兮白云飞”,秋日的云最是灵动多情,忽而烂漫飘逸,忽而团作一团,随心所欲,自在洒脱。碧水云天,山明水秀,古刹隐于其间,在清凉舒适的秋日里将展现出不同于夏日的景观风貌。

 

 

        秋日的雨,被赋予催育秋意入深的使命,一场凉过一场。空山新雨,夜枕清凉,古刹万物都在秋日清凉的气息中得到了休憩,美好的秋梦从细雨中缓缓走来。

 

        秋天的风,清新柔软,吹拂着收获的喜悦,也将红、黄、紫、橘等色彩涂抹得遍野都是。

 

        秋日情酣,让风、雨、云、林海与人,在幽深静谧的古刹里,享受到更宁静的自由,更闲适的心境。

 

红螺御竹

 

        在红螺寺山门前,是红螺寺佛家苑林第一胜景。万竿修竹,绿色浓深,四时摇翠。穿行其间,清碧幽雅,凉意袭人;微风轻拂,竹枝相拥婆娑,折光碎绿,葱笼蓊郁,令人心旷神怡。这片竹林最早由元代云山禅师所栽植,距今已有近700年的历史。

 

        竹林是古寺的天然屏障,绿意绵延,护卫古寺,营造禅意。

 

        清初成书的《日下旧闻》记载红螺寺“殿西有竹一亩。”清康熙六十年版《怀柔县志》记载:“康熙三十二年,圣驾临幸。设御座于山亭,亭下有竹甚茂,上命内侍记其数,凡六百余竿云。”连康熙大帝都慕名特意前来观赏,并命内侍拨竿计数,足见此竹在北方是稀罕珍贵之物。据考证,它确是古代我国纬度最高,最北的一片竹林。因康熙皇帝特来观赏,并嘱寺僧善加培护,此后人们便称它为“御竹林”。

 

        游人进寺,先要穿过竹林甬洞,大有一种“曲经通幽处,禅房竹洞深”的感觉,营造了古朴、诗意、简约、幽雅的禅境意蕴。

 

        走进竹林,倾听竹叶沙沙作响,哗哗的流水声,吸吮着竹的芳香,品味着竹林的禅意气息,暑气顿消,精神倍增。细雨中,竹影婆娑,宛若江南。

 

        竹在中国传统观念中,因其清雅扶疏,劲拔有节,严寒不凋,历来为文人雅士所喜爱,是园林中的雅品。同时它与佛教有很深的渊源,寺院中栽植竹林,另有神圣的信仰意义。

        竹子翠雅婆娑,劲拔有节,外坚中空,这些特征都蕴涵了佛教的“四大皆空”、讲求戒律的基本佛法及禅理。 

 

        另,寺院里多种植竹子,也是以竹之雅衬托寺院的清灵脱俗。

 

 

        如今古刹有竹已有逾百万杆,形成了一片绵延5公里的北方竹海。摇曳的竹叶、婆娑的竹影,描绘出一幅清幽的画卷。

水墨红螺

        夏日烟雨,绘就了水墨红螺。

 

        烟雨中,鲜花映带的古刹,素雅、古朴、宁静、厚重中平添了一份柔和的线条。竹林、殿宇、廊亭、青石路、溪流、林海……,古刹万物,在细雨的滋润中传递出一种独特的味道。

 

        云海缭绕,如帘似带,那隐匿在林海“云间”的廊亭、殿宇,仿佛云间仙境。植被廊亭为墨,雨中湿气为水,水墨交融,古刹隐于山水,自成一幅水墨丹青。

        盛夏竹海的幽静在淅淅沥沥雨的喧闹中,俨然成为江南水乡。那林间漫步的花伞是来自水墨画中的精灵,朦朦胧胧,诗意唯美。

 

        青石板铺就的小路湿漉漉的,围墙殿角的颜色也被浸润得深深浅浅,在庄严中沾染人间烟火气息的古寺,承载包容风雨万物,让人不禁想要亲近其中,探究一番。

 

        在磅礴松海的绿意包裹中,这里显得安静避世。时间仿佛静止又仿佛被无限拉长,尽情地感受清新微蒙中的自然宁静,听蝉鸣、闻花香,安神静心,“饮一山秀色,览水墨禅意”,体验与大自然的融融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