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刹里的那片——“海”

红螺寺寺前,有竹林上百亩,有竹数百万株,四季常青是红螺三绝景之一。

竹林的起源

红螺寺的绿竹远在元代就已结根寺内。据传元仁宗时期,诏云山禅师从圣安归老于红螺寺,见寺将圮,尽捐前后所赐金帛,又重修红螺寺,并整饬园林,在寺内栽竹种花,寺院为之改观。且在当时已茂密蕃滋,圆匀竿森。

清程宗颐的《游红螺寺》就记载有“古寺依瑶岑,森森竹径深”的诗文。清县吏吴景果的《红螺山》,也写有“琅玕百个摇风细,璎珞双株带雪妍”的佳句,且留下《红螺寺竹下作》篇,专记此竹来始,并嘱山僧补植勤护云云。

“御竹林”的由来

据清康熙年间《怀柔县志》记载:“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圣驾临幸红螺寺,设御座于山亭,亭下有竹甚茂,上命内侍记其数,凡六百余竿云。”康熙帝见北方有竹实属难得,于是嘱咐寺僧要善加管护,二十亩翠竹映佛堂。

山门前的大片竹林,生长繁茂、四季常青,成为我国北方罕见的景观。康熙皇帝游览红螺寺时仅有613竿,康熙帝对这片翠竹格外喜欢,在竹林西北角观竹亭中设“御座”赏竹。临走时,还嘱咐僧人和地方官员妥善保护这片翠竹,他将常来观看,故得名“御竹林”。

 “御竹林”小气候

本来像红螺山这类华北冬季严寒地带,是不适宜翠竹生存的。偶尔在京城一些宅院有三竿二竿的小面积种植,就爱如金玉一般无比珍贵。而红螺寺可谓得天独厚,竟然有上千株大面积竹林,绿云连天,凌霜傲雪。为什么红螺寺有此奇迹?

吴景果告诉我们,原因大概在于红螺寺的“灵谷幽邃”和“藏风聚气”而来。也就是说,有了红螺寺群山环抱、钟灵郁秀的山涧谷地,才能藏聚温暖的和风,凝聚浓郁的湿气。这就是红螺翠竹所以能繁枝茂叶地生长于严寒北地的奥妙所在,也是红螺吐焰小气候奇观的有力佐证。

置身于“御竹林”

在竹林旁静心憩坐,赏一赏那扶疏摇曳的竹林,看一看它们婆娑清癯的倩影,听一听那风梳翠叶的清音,在日落余晖的朦胧里,独享那份静谧。

漫步到竹林旁小歇。望着那根根婉约自重、轻拂漱玉的绿竹,凝视着眼前那清丽俊秀、素洁典雅的绿竹,那微倾的身躯仍显出一种得体的谦恭,那斜伸下来的枝叶,似乎在等着与人亲近、沟通。

面对那柔弱纤纤的一片翠绿,使人感受到它们天生毫无矫饰的清纯与安详。慢慢地抚平那颗烦躁的心,使人趋于神静宁和。渐渐地,也像与娴静的竹韵融合了,竹入我心,我附竹魂,真有一点化入自然、与天地六合混为一体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