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螺山秋叶

我即使用生命的全部光焰,也不能燃成你成熟的娇艳———满山红遍,层林尽染。
夏天,你为人遮挡炎热的光线,饱受酷暑的熬煎。如今,你劳累了,退出前沿,却不甘心清闲,又铺就了满山的地毯,让小路变得柔软柔软。
与你长年相伴的红螺女仙,在你的映衬下,又重新穿起了红色衣衫,霎时,那红螺的传说,仿佛浮在眼前,又把人带向那神秘的遥远。
传说,红螺用殷红的光焰,照遍大山。从此,一个美丽的神话,载着大山的故事,亘古至今地流传。而今,你也红得耀眼。我不知道,这是红螺的显现,还是你原本就是那红色的渊源?
竹径幽幽,正把你的火红延伸进禅院,化作殿前香火一片。而那禇红的古寺房檐,在你的掩映中,更显得古老、庄严。
你用火一般的纯情,护卫着小溪的梦幻,日夜聆听着这张充满禅意的绿色唱盘。在青翠的松柏丛中,你是一团火,装点着红螺山鲜活的烂漫。
一阵山风吹过,震落红叶片片,那是你用火的情感,寄给我的赏秋的请柬。
作者:珠丰
来自:《红螺文艺》

初秋红螺感悟

这是一处山水相对、惮意相拥的曼妙景致 这里曾是红螺仙女畅游人间的神奇化境 这里是北方最大的佛教从林,1600年香火不断 这里高僧频出佛法超凡,千余年来在佛教界享有极高地位……

初秋的清晨,天气凉爽怡人,与友人结伴向红螺寺进发,许是与佛祖有缘,许是这里的景色过于曼妙,心里一直对这座千年古刹有着无法割舍的牵挂。
景区入口处的这片御竹林依然是记忆中那样青翠欲滴。佛教视竹林精舍为圣地,自古也有“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说法。因竹子不耐严寒,所以在北方非常少见,但在红螺寺却演绎了修竹北上迁徙的传奇。或许是因为红螺寺自然形成的小气候及独特的地理环境为竹子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吧,竹笋破土而出,迅速成长,根根相聚而成丛,丛丛相连而成林,发展到现在,已经有百万余株,形成了一道天然屏障,将景区与外界隔成了截然不同的两个世界,穿越竹林,便完成了繁华与宁静的过渡。曲折幽静的竹林小径,纵横交错,蜿蜒成了一座天然的“竹林谜宫”。置身林中,满眼皆是风姿卓越的修竹,可谓“山青竹雅”。一眼清泉忽左忽右,环竹林而动,阳光透过竹叶缝隙洒下斑驳光影,形成了曲径通幽的独特意境。

穿过竹林,眼前豁然开朗,不远处一池碧水映入眼帘,池内一抹鲜艳的红色跳跃而生动,原来是两只巨大的红螺造象。传说玉帝的两个女儿因留恋这里的美景而隐居在寺庙内,白天幻化成人形与僧人一起颂经念佛,夜晚便变成两只硕大的红螺发出万丈红光保佑附近百姓。人们为了纪念她们,便为这座寺庙起了一个生动的名字——红螺寺。
寺因美丽的传说而得名,而山则因古寺而得名,红螺山虽称不上巍峨雄伟,领袖群峰,但仍庄严秀丽、静幽林深。远观,红螺山一山双峰,比肩耸立,如秀丽多姿的两姊妹,亭亭玉立,红螺双峰两翼舒展,引带群山,远远望去,酷似一只大鹏鸟,护卫着古刹寺院。遥想当年,西域高僧佛图澄远渡重洋到此建立寺院,正是因为红螺山的山形恰似佛祖成道时的“触地印”,应了他的一大惮梦。相传,佛图澄是我国古代经皇家正式批准在中国授徒的第一人,他在弘法30余年里,先后建寺达893所,红螺寺是其中最具传奇色彩的一座。

    佛家有云“万物皆有佛性”在红螺寺内,无论是千年古银杏还是紫藤寄松,都以其独特的方式诠释着自然法则,见证着朝代的更替,世事的变迁……

远处悠扬的钟声打断了我的思绪,觅着钟声,拾阶而上,进入寺庙区。中国古代建筑受帝王等级制度的影响,最讲究对称统一,皇权至上,对建筑规格要求很严,四周建筑必须拥护中轴建筑。红螺寺的建筑格局正是严格遵循这一原则,中间高大、四周矮小、东西对称、规格等级明显。以大雄宝殿为中心,前有天王殿,后有三圣殿,两厢的配殿和配房都拥向中轴建筑。千年古刹不仅建筑格局严谨,也许是因长年与佛相对,听禅沐经久了,就连寺里的植物也被赋予了神奇的灵性。大雄宝殿前的两棵千年银杏树是红螺三绝景之一,虽历经千年,但依然生机盎然。最绝的要数位于大殿西侧的雄性银杏了,据说自栽了这株银杏以来,每改换一个朝代它便会长出一棵新的枝干,演绎了一场预知朝代更替的亘古传奇,也许是千年与佛相对,沐浴佛法,便有了感知事世变迁的悟性吧。
“微风夜听经啷当,诸天为法藤萝放”。红螺三绝景之一的“紫藤寄松”就生长在大雄宝殿后院,松树平直地伸向东侧的四面八方,松下两株碗口粗的紫藤如龙蛇飞舞一样绕生在松树上,向外伸展,形成了一个巨大的伞盖,每当五月紫藤盛开时,整个寺院花香四溢,美不胜收。八百年来,这棵平顶松与藤萝花打破了“藤缠松,松难生”的宿命,化相克为相生,惺惺相惜共同生长,正是参悟惮机后对生命的淡泊,是“化干戈为玉帛”的具体体现。

     红螺山虽然称不上高大雄伟,但也足以满足登山的需求,独特的登山环线纵横交错于山岭间,登上红螺山,远眺,群山如黛, 山水如画,近看,古寺掩映,松海碧波……

秋高气爽的日子最宜登山,红螺山上有多条登山道路可供选择,最喜林间漫步,于是选了一条穿越松林的路线。山上松林遍布,茫茫绿海青翠欲滴。据说净土宗的第十二代祖师际醒大师来红螺寺以后,深爱松林环境之肃雅,修剪培植,倾心保护,此后连年添栽补种,不计其数,形成了现在的千亩古松林。沿登山步道登上观景亭,极目远眺,只见古寺就隐藏在一片碧波中,显得庄严肃穆,虽未到深秋,但漫山遍野的枫树、黄栌、火矩树早已不甘寂寞,悄悄的开始泛黄露红,一个月后势必引爆一场观叶热潮。
在无限的遐想中结束了此次的红螺寺之行,早已记不清这是第几次到这里游玩了,只知道每来一次,便会生出新的感悟,也会得到新的收获。敬香礼佛,感悟禅意人生,登高观景,体会自然神奇……这也许正是红螺寺的独特魅力所在吧。

作者:阿布

红螺寺:镜本无尘,拂尘自明

    天气不是很好,早晨就下着浓浓的雾,和朋友们约在东直门地铁站里见面。唉,迟到真是女人的天性,本来约的是8点而直到8:30全部人马才到齐,而所谓的全部人马也只有我们三个人—我、大马哈和nanana,虽然游兴不减,却依然感到很深刻的遗憾,毕业以后,我们那个小小的集体,我们6006宿舍的人就再也没有凑齐过,大家都在忙着自己的事情,仿佛最可以疏忽的就是这份搁浅的友谊。
乐途游民部落五周年 2007西藏圣地婚礼 航空旅行白皮书 黄金周出游全攻略 在东直门坐936路区间车去怀柔,车票是5元,比916路空调要便宜3元,在秋季这个不冷不热的季节里选择前者或许更是合算。一路无话,只有三个女人唧唧喳喳的就要吵翻了整个车厢。大概要1个半小时就到了怀柔县城,一个宁静的小城市,随便在哪里下车都可以有上前揽生意的小面包司机。大家都商量好似的,都是一口价10元,我们也没有过多的讨价还价,坐上车大概只要20分钟就到了我们的目的地—红螺寺。
一进门,进入眼帘的就是红螺三绝之一—御竹林。层层叠叠的竹子,形成了一大景致,人走在中间满眼的绿色满心的清凉,仿佛一下子就远离了那喧嚣的都市。竹林间有潺潺的小溪流过,水清可见底,还有人工养殖的观赏红鲤畅游其中,更增添了其间的韵味。出了御竹林,眼前豁然一亮,远处是人工而成的两个大大的红螺,近出则是一个小小的水池,里面撒满了游人投进去的硬币。看到有人把一角硬币轻轻置入水中,硬币浮而不沉,曾经在杭州虎跑泉水中见到过此等景象,只是说明虎跑的泉水密度之大,没想到红螺的水可以这样,欣然一试,果然如此。
一路走走停停,不时有游人去撞击寺中为游人准备的大钟(一元一次)。虽然我们没有亲自去撞,而那种空灵的声音却时时刻刻回荡在山谷中,让人感觉到心灵的放松与生命的简单。“镜本无尘,拂尘自明”古人的话确实值得我们去好好体会和品位。
顺着西面的山路向上,不久就会进入真正的“红螺寺”这里香烟缭绕,最引人注意的是院内的两株千年雌雄银杏树。一左一右,默默的守护着大雄宝殿,在这个季节那种成熟的金黄色更是增添了它们无穷的魅力。我们除了惊讶赞叹之外就剩下忙不迭的找地方拍照留影了。而这两株银杏也就是红螺寺三绝中的第二绝了。再往前走,穿过大雄宝殿就会看见红螺寺的第三绝,紫藤绕松,松树矗立于紫藤中,紫藤依附
乐途游民部落五周年 2007西藏圣地婚礼 航空旅行白皮书 黄金周出游全攻略 于松树外,相辅相成,恰倒好处。不由得令人咋舌惊叹大自然的别具匠心。

来到后山,就是顺着滑道往上爬了,我们选择了通往观音寺的路。开始的滑道有些陡峭,我们这几个每天除了坐着就是躺着的人怎么吃的消?大马哈一路遥遥领先,剩下我们两个呼哧带喘的跟在后面,nanana还好,瘦人也不怎么爱出汗。我个胖子就受不了了,汗珠子啪嗒啪嗒的顺着脸望下掉,把外衣脱掉只穿一件短袖T恤和一件马甲却依然汗流如注,一会儿的工夫就把里外衣服都湿透了。大概每走300阶台阶就要坐在路边的石头上休息一会儿。也不知道是第几次休息了,我们围坐在路边的石阶上正在一边聊天一边享受我们从家里带来的“美味”,从后面上来的一男一女望着nanana和大马哈的身后不动了,女的说“看!一条蛇!”。于是不约而同的伸头去看“我的妈呀!”,几个女人刚才的疲惫一扫而光,争先恐后的站起来就跑。战战兢兢的再看过去,一条黄黑相间的大蛇正懒洋洋的在我们刚坐过的石阶后面蠕动着。而我们只感觉全身的毛孔都张开了,汗毛也立起来了,就这么匆匆忙忙的结束了我们的小憩。捂着一颗砰砰乱跳的心继续向上爬。
不知过了多久,终于看见了观音寺的山门,不知道是不是山上植物的原因在我们四周到处都在飞着小瓢虫,衣服上书包上头发上无一不能幸免,甚至连眼睛上,鼻孔里,嘴上都时不时的会误打误撞的落上几个“冒失鬼”。而山上的景色也在随着我们的不断升高而在不断的变化着,两边的山谷里绿的红的黄的数叶在绚烂的点缀着整个秋天,虽然有着雾却依然可以看见远处层迭起伏的群山,一切的一切让人觉得那么空旷和浩大,自己不见了,烦恼不见了,只剩下简单的自然与简单的我们。忍不住也象野人一样大叫起来“啊……”侧耳倾听着远山的呼应,有着说不出的痛快与满足,山风轻拂着我们汗水涔涔的脸,让人禁不住会陶醉禁不住想陶醉禁不住要陶醉了……

过了观音寺依然可以再向山顶进军,而疲惫征服了我们,只是上到一半就往东面的长廊去了。下山的路要比上山的路轻松许多,我们穿梭在万亩松林中,虽然腿也酸了,脚也沉了,却依然兴致不减,兴高采烈的说着笑着,倾听着山谷中悠扬绵长的钟声,呼吸着山谷中清新的空气,感受着和每一天都不一样的人生。

从东面下山可以路过500罗汉林,虽然都是人文景观,却也引的不少游人驻足停留。出了山门,回头望望,那高高的山峦与古老的庙宇依然微笑着屹立着!别了,红螺寺!带着满身的疲惫,满心的满足,我们离开了红螺寺踏上了我们的返京旅途。

6:30分到家,吃饭、洗澡,白天经历的一切依然历历在目,打开心爱的电脑记录下这一切,希望那些喜欢旅游的朋友都能分享我们的快乐,希望我们的每一天都会有新的精彩!

来源:全游网

红螺寺游记

两周前和同学约好上周六去红螺寺,当时我的想法也就是陪着一起去玩一趟,散散心。可是接下来的几天,老妈生病住院了,这就使得我这趟红螺寺之行的意义发生了变化。
虽然身边的同事中也有相信烧香求佛之类的,但身为一个现代人,我对这种事一向不屑,不知道是因为年龄大了,心理承受能力是不是反而变得脆弱了,妈妈这次住院,我心里有种很不舒服的感觉。这也就促使我坚定了去红螺寺烧香的信念。(大姑娘上轿,头一遭。)
听有经验的同事讲,烧香求佛都是赶在阴历每月的初一或十五,难怪我的同学会选择这天去,上周六是阴历十五,呵呵~~~听他们讲这些东西,就像听天书一样。
周六的天气并不太好,虽然气温不是很冷,但是多云的天气很难见到太阳。六点半就从家里出发了,公交车,长途大巴,一路颠簸了三个多钟头才到了红螺寺,因为坐的太久,下车后,我们的腿都是麻麻的。还好,车站就在红螺寺旁边,不必走太多的路。
    初春的北京,乍暖还寒,尤其又赶上个多云的天气,不太适合郊游。所以,不管是观光的游客,还是前来求佛的香客,都还不算多。这倒称了我的心,我最怕人多。
这是第一次来红螺寺,经过多年的人工修缮,这座古刹依然还能看到原有的风貌。也许是天气不算太好,今天来烧香求佛的人并没有我想象得那么多。所以,还可以拍一些照片。
这是象征吉祥的“赐福宝鼎”。进了门区的牌坊后就能看到,金灿灿的,如果是太阳光下估计能晃人眼球,其实这也就是用黄铜做的。鼎身铸有两组“红螺寺赐福”字样。民间有“手摸黄金鼎,财源顺势涌”,“绕鼎转一圈,四季都平安”的说法。不管可不可信,摸一摸也无妨。可能是因为它太显新了,所以,我一直怀疑原来这里根本没有这个东西,只是人们为了一种信念而设立在此。
进大门沿石板路漫游,忽听耳边传来叮叮当当的声响,顺着声音寻去来到一座人工小石桥,说是桥,可却不能让游人打桥上过。桥洞下挂着一枚超大号的铜钱,铜钱正中的方口处又悬挂一口钟,桥下没有水,却撒满了硬币,而那叮叮当当的声响就是人们在祈福时用硬币投掷在古钱币和钟时发出来的。站在近处听,还真有些震耳朵。
赐福桥的东南方,不大的水池中立着两尊红螺女的石像,曼妙的身段,配着清清的水声,赏欣悦目。我想,这红螺寺之名的得来应该和这红螺女的传说有关吧。
顺着抬阶往前行,就能看到这块篆有“红螺寺”的大石碑了。看到后面的红梅花了吗?鲜红,漂亮。呵呵,别傻了,那花是假的,只有枝杆是真的。开始我也被唬着了。
本以为烧香求福是件很简单的事,看看这块牌匾上写的敬佛常识,原来也是相当讲究的。
护国资福禅寺,从这道门进去后,我虔诚的求佛历程正式开始了。每一座佛殿前的香炉上都是烟雾缭绕,很旺盛,可是因为没有太阳,也就体会不到“日照香炉升紫烟”的诗意了。听同学讲,每一尊佛像都有着不同的预意,求拜的时候要根据预意来求。我今天来此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要给老妈祈福。再说上面写的那些佛文我也看不懂。不管了,见佛就跪,见佛就求吧。中心思想就一个,求佛祖保佑老妈,赶快恢复健康!
    求拜完所有殿内的佛像之后,时间还早,我们又开始了漫游。
红螺寺里有一个五百罗汉林,五百个罗汉各有各的特色,当然,最著名的就属这尊了——济公。民间的传说,再加上影视作品的推广,使得这位佛教中的另类人物家喻户晓。
弥勒大佛,是这五百罗汉林中最大的一尊,也是最气派的一个。贡奉的香火甚至比大雄宝殿里的释迦牟尼还丰盛,难怪一个人躲在这儿笑得合不拢嘴呢。
撞钟亭,也是供人们祈福之处。每撞出一声响代表着不同的含义。我不知道古时候的人们来此撞钟是否要付费,但是现在每撞一下收一块钱,这种把祈福和金钱连带在一起的拣财方式让我心里有些不舒服。
从红螺寺出来,看到弘一法师写的“造一方净土,结万众善缘”。我想,当时弘一法师写句话的时候,是希望每一人都能善待身边的每一件事物吧。我们都做到了吗?

来源网络 作者:古老的眼泪

红螺寻春 禅心絮语

不经意间,路边的柳芽已偷偷“探”出头来,绿化带内的迎春花早已绽开“笑脸”,公园内的朵朵白玉兰开得像调皮的小鸟栖满枝头。这一切都在向我们昭示:春天来了!
当北京市区已是满园春色时,位于京郊的怀柔才刚刚开始露出春意,虽然春天的脚步比城里稍慢一些,但依然掩不住满目的灿烂,于是决定到怀柔去,弥补一下在城市间“错过”的春光。
红螺寺景区位于怀柔以北四公里,林木覆盖率达到了90%以上,这里山环水绕,茂林修竹,是踏青赏花的盛地。此时的红螺寺,虽未桃红柳绿却也万木吐翠,百鸟争鸣。“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当春雨的发丝轻柔地拂过古寺,整个景区顿时装扮得焕然一新,牡丹、丁香、榆叶梅含苞待放,玉兰已俏首枝头,在蓝天的映衬下似白云飘舞,与寺院的古建筑相得益彰,显得格外华美。

在和熙的阳光下漫步景区,呼吸到春天清新的空气,感受难得的舒畅和愉快。在阳光的折射下,皎皎白玉兰的花瓣,显得更加通透和唯美,凝望着它,似乎整个灵魂都得到了洗涤和升华。
现在正是摄影的好时节,在光与影的世界里,红螺寺是那样的圣洁而安祥。登寺后红螺山的清凉界揽胜,看青山在苍穹下诠释出秀美的意境,观山下松林漠漠,坐在松林浴园中休憩,品尝当地美食,赏山涧清溪蜿蜒流淌,这真是“石径闲邀山色远,云峰静听水声长” 。
眼前的景色实在过于曼妙,只有身入其中才能体会到“春归”的意境。瞧,园中的那大片的“金镶玉竹”,与姿态娉婷的春花相掩映,营造出一种红螺别样的诗情画意。
春天的空气十分清新,空气中负离子的含量极多,最适宜进行空气浴、日光浴,既可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又可振奋精神。寺中山林广阔,千亩古松林和百万杆翠竹构成了独特的天然氧吧!春游到此,不仅可以踏青赏花,还可登山望远,吐故纳新,充分享受大自然带来的恩赐。
山溪潺潺、青草碧绿,南鸟北归、泥土芬芳,玉兰花开、古寺禅隐,悠然其上,身置其境,心旷神怡,醉意袭人不愿归之感油然而生。

红螺寺游记

 古人常教人『觀萬物生意』,要我們仔細觀察周圍許多在極不利於生長的環境下而活得生意盎然的植物。去夏,紅螺寺一遊,所見的『紅螺三絕景』就是大自然對我們上的一課。
紅螺寺位於北京懷柔縣城北四公里,距離北京五十公里的紅螺山南麓。始建於東晉太元三年,擴建於盛唐,原名大名寺。因紅螺仙女的傳說,俗稱紅螺寺。紅螺寺三絕,依照遊人參觀寺院的順序排列為御竹林、雌雄銀杏與紫藤寄松。去年夏至剛過,時值天氣酷熱,我與數位好友相約暢遊紅螺寺。經『京北巨剎』門樓,繞『須彌勝境』照壁,便是『御竹林』一景。這些郁郁蔥蔥的翠竹,是歷代皇帝來此寺院拜佛燒香時,親手或派人栽種的。據說,元代皇帝來此寺院,就親手栽種一千三百四十一竿。清康熙三十二年,又栽種了六百一十三竿,以供常來觀賞,故稱『御竹林』,至今共有六千四百餘竿。我們徘徊在綠葉蓋天的竹蔭小徑,陣陣清風吹來,但聞翠林沙沙竹葉聲,與溝澗潺潺流水聲,頓覺心曠神怡,真是賞心樂事。
    御竹林是紅螺寺三絕之一
據文煥然教授父子所著《中國歷史時期冬半年氣候冷暖變遷》書中所載,這個御竹林是中國竹林的最北界,包括山西太原西南郊的晉祠、山西交城縣西北的玄中寺與北京懷柔紅螺寺等地最北端的竹林。六百多年來,這種竿較矮,徑較細的竹林,早已適應北方冬季氣溫較低,較乾旱的生長環境。特別是歷經中國北方十數次的凍、雪、旱、蝗等對竹類生長不利的條件下,沒放花結子,實在是一絕。值得一提的是,竹子在不能生存的絕境下,放花結子(俗稱竹米)不但給予竹子的後代有另找環境求生存的機會,而且能給予同是遭遇災難的人們絕處逢生,依賴竹米以充饑。
有趣的是,同樣是竹林北界的山西交城縣西北的玄中寺和北京近郊的紅螺寺,都和佛教的淨土宗祖師有緣。淨土宗是中國佛教的一個宗派,專修往生『阿彌陀佛』淨土的法門。始創於東晉西林寺的高僧慧遠,此西林寺是廬山著名寺廟和我國大文學家蘇軾有緣。宋神宗元豐二年(一0七九),蘇軾因『烏台詩案』被貶黃州(今湖北黃崗)。在黃州生活十分清苦,住府治東坡的“雪堂”裏,故取新名“東坡”,著名的詞《念奴嬌‧赤壁賦》和散文《赤壁賦》就是在這兒寫成的。五年後,宋神宗又將他調往汝州(今河南臨汝)。從黃州赴汝州途中,遊歷了廬山,他的一首七言詩『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祗緣身在此山中。』(《題西林壁》)就是寫在西林寺中的墻壁上的。

後來淨土宗由高僧道綽和善導立下基礎,一心專念『阿彌陀佛』名號,死後就可以往生淨土的一種『易行道』的修持方法。淨土是佛教指的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是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祗要修定坐禪,息心忘念,心注西方,觀想念佛,以期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據載,北魏時,高僧曇鸞在玄中寺提倡念佛修行,到了唐代,日本高僧圓仁來中國學習佛教,便把淨土宗傳到日本,後來這宗派都稱中國的曇鸞、道綽和善導等高僧為祖師,把玄中寺視為祖庭。又載,在清朝嘉慶五年,際醒祖師來紅螺寺,創辦淨土道場之後,印光祖師亦在此修學淨土,後來在普陀山傳授淨土法門。日本和印度名僧法師也曾遠渡重洋來此寺朝拜取經,因而有『南有普陀,北有紅螺』之說。

進入紅螺寺山門,在大雄寶殿前兩側,生長著一對東雄西雌的千年銀杏樹,這就是『雌雄銀杏』一景。每年四月底,雄株開花為雌株授粉,到了秋天雌株結實纍纍。銀杏又名白果樹、鴨腳樹或是子孫滿堂的公孫樹,是稀有的雌雄異株植物之一,因為夜間開花,花期短促,繁衍不易,此樹種在距今二百多萬年的第四紀冰川的摧殘下幾乎滅絕,被稱為裸子植物的活化石,此『雌雄銀杏』樹齡已高達一千一百多年,又是一絕。
同樣是有名的銀杏樹,北京西郊古剎潭柘寺大雄寶殿東側的『帝王樹』和西側的『配王樹』,其實清乾隆皇帝將這棵銀杏樹『錯配了鴛鴦』,因為它們都是只見春花不見秋實的雄樹。還有在北京近郊的香山、『燕京八景』之一的居庸關附近、密雲縣的白果寺、與北京城裏故宮北面的景山公園和建於唐代的法源寺,也都有超過數百年歷史的銀杏樹。值得一提的是,世界著名華裔建築師貝聿銘,曾為了保住兩株有著八百年歷史的銀杏樹為中心,改變整個香山飯店的平面圖。
我第一次見到銀杏樹是在美國密蘇里州聖路易華盛頓大學讀書的時候,校園內有一銀杏樹林,枝葉茂密,樹榦挺拔。春夏之際,像鴨掌的綠葉,迎風飛舞,活潑多姿,風大翻飛,風小輕扇。我與妻喜歡在深秋的黃昏,踏著滿地的黃葉,欣賞夕陽西下的畫面。銀杏葉不但看起來雅致,聽說夾在書中還可以預防書蟲。有好幾次漫步銀杏林中檢拾黃葉當書簽,不期而遇寫《未央歌》的吳訥孫(筆名鹿橋)教授,近聞他的著作名列來自兩岸三地、新加坡、馬來西亞和北美的十四位華人評選委員評選出來的《二十世紀中文小說百強》之一,可喜可賀。
銀杏樹在古代的中國和日本,均種在廟寺或城墻周圍,主要的原因也許是銀杏的種子與樹葉可以入藥、樹榦的挺拔和枝葉的茂密。由於銀杏葉像阿西比林和人參一樣可以稀釋血液,因而可以治高血脂和高血壓等症,世界各地都正在大量地種植。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銀杏樹種植地是在美國南卡羅來納州蘇姆特爾,有一萬二千英畝,總共大約有數百萬棵,每棵間隔四十英吋。銀杏葉在每年七月中旬採收,每五年樹將被砍去,重新再種。採下的葉子經高溫乾燥後,經由查理斯頓海港運到歐洲。其次是在法國西南部有波爾多海港的兩個種植地,還有中國自一九九0年以來,在江蘇和山東兩省總共有五千英畝的農場種植銀杏,但都用人工採擷。
銀杏樹的其他用途是用作建築物的防火墻。據說一九二三年九月一日日本東京大地震,時值中午,人們都在準備午餐,劇烈的震動傾倒了火爐造成大火,木質的房子更是火上加薪,火勢越發不可收拾。高溫的環境下,銀杏樹的枝葉會分泌一種樹液,像一道防火墻保護著廟宇和房舍。今天在東京和中國北京市區,隨處可見幼年銀杏樹。值得一提的是,這些道路銀杏樹多是雄株,因為每當秋天來臨,雌銀杏樹的果實落了滿街,它們的味道並不好聞,行人會掩鼻而過。在此必須說明的是,我們吃的白果是經過加工處理過的果核,所以沒有原來強烈腐敗的氣味。

在紅螺寺三聖殿前西側生長著一松兩藤,松樹高六公尺,枝分九杈,伸向四面八方,這就是『紫藤寄松』一景。兩盤碗口粗的藤蘿蔓如龍盤玉柱,繞松而生,藤蔓強韌,卷纏連綿,松藤構成一把巨傘,遮滿整個院落。人常說﹕『藤纏松,松必死。』而這對松藤,藤纏松生,松不辭藤,和睦相處,相得益彰,共度了八百寒暑,真是一絕。
紫藤花開在五、六月間,我們來時花季已過,但仍見串串紫瑪瑙似的蝶形花,各有短柄輪生於長餘尺下垂的花軸上,掛滿枝頭,羽狀的複葉稀疏地散佈在枝椏上。聽說,每逢花季本寺住持會邀請附近寺院長老前來賞花論道。寺中碑文就有『微風夜聽金瑯鐺,諸天衛法藤蘿傍』的記述。
紫藤是國畫家認為最為入畫的觀賞植物之一,藤性曲直剛柔,畫家要表現出其線條之瀟洒,又要凝重堅勁,首推吳昌碩和任伯年兩位大師。有趣的是,他們都不是用傳統的紫藤畫法,就是先用『女』字或『五角星』走向法畫藤枝,再畫藤葉,最後畫藤花。據說,吳昌碩大師精於篆刻,功力深厚,下筆如神,剛勁有力。他先畫花,用西洋紅調少許花青,色彩艷麗。然後用濃墨或赭墨畫纏藤,再以藤黃調花青畫藤葉,或蘸洋紅畫嫩葉。任伯年大師畫的紫藤則截然不同,他用白粉調花青點藤花,用淡墨或赭石墨畫老榦和枝藤,安排得上下左右,忽進忽出,變化多端,最後才用藤黃加少許花青畫藤葉。吳任兩畫家之所以畫得好,是在把紫藤的生意寫了出來了,正是南齊謝赫主張國畫六法之一的『氣韻生動』。可惜我沒帶紙筆,不然真想把『紫藤寄松』一景生動地描繪下來。

    紅螺寺是北京近郊少有四季均可旅遊的景點之一。初春,萬紫千紅,百花盛開,牡丹與芍藥爭艷,『紫藤寄松』祥和。炎夏,松林茂密,古樹參天,松葉發出氣體,遊人穿浴松林之間,聽說對身體有益。金秋,『雌雄銀杏』,結實纍纍,菊花鬥艷,金桂飄香,尤其紅葉遍佈山崗,秋高氣爽是登高的好去處。寒冬,正是
松竹吐翠梅含笑,歲寒三友競京郊;
松梅耐凍不足傲,御竹寒冬絕不凋。
是的,北國嚴冬,千里冰封,獨有竹林北界的紅螺寺『御竹林』是生意盎然,實為『紅螺三絕景』之首,而當之無愧。
(文章来自:老吕游记)

红螺松影

人们常说,泉盛潭柘,松名戒台。虽然戒台寺的古松名闻遐迩,但红螺寺殿前宇后的苍苍松影,更是青黛氤氲、碧色茫茫,让人看后心怀感慨,铭心不忘。
我宥于工作,多次迈进红螺山门。每每见到那红墙作围、殿舍俨然的寺院,以及那凝重端肃,飘逸默然的佛像,虽然心底油然而生敬穆之感,可更使我常悟那人生澹宕禅意、悠然怀远、且钦服至深的,却是那伟岩劲节、仪态万千的株株古松。
不要说寺内高大挺拔、气势磅礴的擎天松,也不要说那宛若苍龙、枝叶婆娑的藤绕松,单就寺外满坡满岗的幢幢松影,就实实令人心波激荡、汉为观止。
红螺寺前山后岗的松树,株株之间虽无定数,却叶密如织、遮天蔽日。记得有一次登山,行至松林,忽感顶上枝梢猛然摆动,仰首一看,株株松干摇晃不已,漾起一阵阵如涛似潮的轰响。其时,乌云密布,电闪雷鸣。接着,大雨倾盆而下。我们来不及下山,只得在树下暂避。此时,风声、雷声、雨声、涛声浑然交响,震耳欲聋。雨来得急,收得也快。一会儿,斜阳复现,彩虹飞架。我们抖抖身上衣服,虽历瓢泼大雨,可只湿片片点点,我们相视而喜,都得幸于这茂密松针的呵护。
雨过天晴,居高而望,眼中的树、草、路、殿,被刚才的大雨冲洗得干净如新。红螺寺周围,真正变成了一处“莲界净土”。再看身边的松树,不但多且轻奇。一树一姿,掩映其间。在我们面前,就有一棵偃卧盘曲的小老松。看去,这松硬是撑开石缝挣扎而出的,虽历经艰碍,却斜逸旁生,郁郁葱葱,活得蓬勃潇洒。不远处那棵携崖挺立的孤松,虽身临谷涧,却傲然无惧,恣意向天。还有谷底那挺拔高耸的老松,化孤独为生长之劲力,在乱石荒棘里,苦苦磨练着自己坚硬如铁的性格……
古往今来,咏赞红螺寺松树的诗文不少。清代刘震就有“扑而飞苍翠,马行嘶向风”的诗句。当代作家老舍的夫人胡洁青,也有“老松红萝坠万花”的诗句。如今,在红螺寺苍松下盘恒体味,冥思玄想,虽然那“遥看枳翠影,已觉闻涛声”的苍茫景象长留心底,但犹生颇多联想,发我深思的,却是红螺松树的倔强而生的顽强本性。
我曾想,人活在世,也应像红螺奇松那样,无论身置何处,都该随遇而安,摒弃怨尤,冲破阻力,拼搏向上。
眼望着红螺寺耸立的松影,抚摸着那粗壮的松干,我不由得张开双臂拥抱起来。
我愿与红螺松影融合为一……
作者:宋庆丰
来自:《红螺文艺》

净化心灵之旅-秋游红螺寺

    第一次听说红螺寺,源于它的美丽传说,相传寺中那两只硕大的红螺,乃是玉帝的女儿所幻化成的,她们运用自己的法力,守护着寺院也保护一方百姓的平安,当地的百姓都称她们作红螺仙女,而这座千年古刹也因此得名—红螺寺。深秋的清晨,虽有稍许凉意,但浓浓秋韵诱惑着我,不能放弃这难得的出行时光,于是决定到红螺寺去,懈逅那神秘美丽的红螺仙女。
深秋的红螺寺别有一番韵味及雅致,这不,刚踏入景区大门,一片幽静翠绿的竹林,宛若画卷般展现在现前,没想到南方的竹子在这里居然长势这么好,枝杆挺拔,修长,亭亭玉立,婀娜多姿,难怪大诗人苏东坡会有“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感慨。正是这片竹林,将红螺寺与外界隔成了截然不同的两个世界,步入竹林深处,心灵随之沉静,完成了由喧嚣到宁静的过渡,沿着曲径迂回的道路,穿过层层叠叠的竹林,眼前豁然开阔,前方不远处的一对硕大的红螺屹立于水池中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远处寺院的钟声悠悠传来, 平稳庄重,端庄安祥。觅着钟声寻到了寺庙区,掩藏在满山苍翠下的红螺寺,庙宇重重,佛香缭绕,不绝于耳的钟声与各色虔诚的香客形成了独有的氛围,透露出庄严与巍峨,令人肃然起敬。大雄宝殿前的雌雄银杏树早已披上了金黄色的盛装,迎接着前来礼佛的人们,将雄伟的大雄宝殿映衬的金碧辉煌, 红螺三绝景之一的“雌雄银杏”,果然名不虚传,令人感叹!
所谓深山藏古刹,整个寺院在阳光的普照下似乎都看不出深度,沿山间小路一路前行,山中古树参天,遮天蔽日,不时有一两只小松鼠穿林而过,像在与游人玩捉迷藏,透着无比情趣,引得孩童快乐的追逐。在这山中还散落着形态各异十二生肖,等待着我的探寻,沿着山路一路寻去,找到自己的属相,来张亲密的合影,不能不说是一次意外的收获。说到这,不能不提醒一下你,属龙的你可要探访一下青龙山了,因为,那条“龙”可是在青龙山顶悠闲的卧着呢。

“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后更无花。”此时,正值菊花盛开的季节,如果能够赏到菊花怒放那将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啊,原想只能在植物园里赏到的景象,在这古朴的寺院中也能看到,每年一度的菊花展正在举办,对于爱菊的我来说,不能不说这是一次意外的惊喜,没想到这里的菊花品种居然如此之多,有国华冲天、绿菊、墨菊、塔菊等十多个名贵品种,3000余盆菊花正在盛开,散发出阵阵幽香,占尽了秋光。金黄色的国华冲天美丽动人,洁白的塔菊如“仙人披雪氅”“素女不红妆”,难怪历代以来,许多仁人志士、文人墨客,留了数以千计的爱菊、颂菊之诗篇、文章,让后人为之惊叹不已。
一路走,一路摄,红螺寺的美景甚多无法一一道来,也只有当你亲临其境,才能细心领略。真愿他日有闲情之时,再来此赏不同季节之红螺,日看三绝景而不厌。
友情提示:红螺寺菊花展将持续到11月底,游客在此期间可以免费参观。

    乘车路线:
东直门长途汽车站乘936路红螺寺专线车直达景区。发车时间:每天7:00——17:00对发,车次间隔30分钟,单程票价7元。
自驾车路线:
北京——京顺路(101国道)或京承高速——怀柔城区——青春路北行——红螺路 ——红螺寺景区
电话:60681639 60681175
网 址: http://www.hongluosi.com

游红螺山上红螺寺

 

北京的春天似乎特别短暂,还没有从凛冽的寒冬中醒来,就一下子走进了炎炎的夏日。正因如此,北京的春天格外值得珍惜。四月,春光明媚,微风拂面,正是踏春郊游的黄金时段,我们来到了位于北京市怀柔县北部的红螺寺。

红螺寺,初建于冬晋永和四年(348年),距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的历史。原名“大明寺”,明正统年间(1436—1449年)改名“护国资福寺”。据传该寺所在的山
乐途游民部落五周年 2007西藏圣地婚礼 航空旅行白皮书 黄金周出游全攻略 下有一“珍珠泉”,泉水深处有两颗色彩殷红的大螺狮,每到夕阳西下之时,这两个螺狮便吐出红色火焰,此山因此得名为“红螺山”,此寺得名为“红螺寺”。

还未靠近,远远地望见一片林海,郁郁葱葱。青山翠柏中依稀可见一条小径,曲径通幽,想来,这里就是群山掩映中的“红螺寺”了。

拾级而上,便看见一道古色古香的山门,肃穆、雄浑、威严。步入古寺,即是一条竹林小径,宁静、优雅,院内更是翠竹成林。这便是红螺寺三大绝境之一的“御竹林”。红螺寺的竹林是古今闻名的,据悉已有六百余年的历史,可谓北京竹林之最,当年清朝的康熙皇帝都曾亲临寺内赏竹。

 

顺着竹林小径前行,就到了红螺寺的另一名景——“珍珠泉”。珍珠泉水深三丈,站在泉边,不时可见一串串晶莹的水泡从地下冒出,在阳光的照耀下旋即变得五颜六色,犹如一颗颗色彩斑斓的珍珠。“珍珠泉”即由此得名。

红螺寺既然是名寺,当然因佛而闻名。赏完“珍珠泉”再沿石阶前行,红螺寺的主要建筑:天王殿、大雄宝殿、禅堂,以及由东西四座和诵经房组成的中院,就呈现在我们眼前了。红螺寺是历代佛家圣地,也是京华气功的发源地,素有“京北第一刹”之称。同时也是我国北方最大的佛教丛林,净土宗十三祖的第十二代彻悟大师和第十三代印光大师,都与红螺寺结有佛缘,曾到此讲经说法。因了这些佛缘,红螺寺自古至今,香火鼎盛,天南地北慕名而来的香客络绎不绝。捐几注香,撞几下钟,焚烧膜拜,诚心祷告,消灾避难,祈求平安,获得一种心灵的慰藉和精神的寄托。中国的佛教就在这一代代虔诚的香客间流传不息,红螺寺也因了这佛教的盛名逃过千劫万险,得以幸存至今。看着香炉里袅袅升起香雾,愈飘愈远,仿佛真的会飘向那个未知的国度、那个仙境的所在,将世间这些善男信女的虔诚祈祷带到,让慈悲的佛祖实现他们一个个美好的心愿和祝福。也许是被眼前的这种静谧统摄,也许是被身边的这些虔诚的香客们感染,我们不禁也在心中默默祷告,祝愿我们的祖国永远繁荣昌盛,祝愿我们的声学所发展的更快更好更强。

走过“御竹林”,穿过大雄宝殿,就是红螺寺的另外两处绝境——“雌雄银杏”、“紫藤寄松”。“雌雄银杏”历经千年,风雨相伴,至今仍雌雄相依,宛如两位白发老人,携手走过每个春秋,共看夕阳西下,共听竹林音波,让人感慨万千、叹为观止。“紫藤寄松”,就更奇特了,据当地的居民介绍,每逢春末夏初时节,串串藤花就沿着形态奇异的千年平顶松攀援而上,整个寺庙随之香气扑鼻,让人陶醉其中,流连忘返。可惜我们此行来早了许多,竟没赶上藤花开,错过了这一绝境,真是遗憾至极。

下山时,夕阳西下,回首望去,红螺寺在落日的余晖中、在绿水青山的山环水绕中更显得沧桑沉郁。不禁在心中默念:别了,红螺寺,别了,千年古刹。

来源:新浪博客

红螺寺:名字惹出绚烂红尘

    古寺留下最多的只有植物

“红螺寺”乃是明正统年间“护国资福禅寺”的俗称,来源于一个民间故事。流传到现在,故事有几个版本,不过是说玉皇大帝的两个女儿来到这里,化成两个巨大的红螺栖身红螺湖。不同版本在于两个仙女下界原因的区别:贪恋人间风景、爱慕人间感情或者肩负拯救黎民于水火的重任。红螺寺的原名被人们遗忘了,反倒是这个带着风情故事的俗名被佛界与人界共同接受,或许这也暗示着红螺寺一度会成为一片绚烂红尘,陷进无尽的人间烟火中去。(红螺寺大雄宝殿旁供奉舍利的资料牌显示:“1950年,红螺寺改为学校,僧人遣散,上世纪70年代,设为地震观测点,红螺寺遭到彻底破坏。”)

我们现在看到的红螺寺均为当代新建的,除了1993年修复红螺寺时找到的13颗舍利,古寺留下的只有植物。红螺寺所处的地域周围还有红螺湖、雁栖湖、怀柔水库,年平均气温11.5℃,植被覆盖率在80%以上,原是个天然的保鲜室。所以除去人为破坏的,自然的东西都留下了,留下的有三处,被称为红螺三绝。

遗迹之一为“御竹林”,进入山门就能看见,郁郁葱葱、生机盎然。此竹为元代云山禅师所植。康熙帝来寺降香时,看到南竹北种感到新奇,命寺僧善加管护,于是这片竹林由康熙来时的613竿发展为30余亩百万余株。寺院毁了,这竹林却坚挺依然;遗迹之二是“雌雄银杏”,在大雄宝殿的月台两侧,面向宝殿左手为雄、右手为雌。雄树开花不结果,雌树结果不开花。据说雄树每历朝代更替便会从根部长出新的子干,至今除去主干还有十根子干。雄银杏的样子已经垂垂老矣,根部的土也被踩实,应该不会再长出新子干来了;遗迹之三是“紫藤寄松”,在三圣殿前西侧,松高6米,枝分9叉,旁边两棵碗口粗的藤萝拧着花地扭在一起缠在了松树上,形成一把巨伞盖在整个院子之上。俗话说“藤缠松,松难生”,三圣殿前的这棵却生得很滋润,当地人认为是沐浴佛法所致。

 

仪式与四大皆空

红螺寺的修建很讲究,一看便知得到了内行指点。每个大殿奉着三尊佛,殿前是烟雾缭绕的香炉,殿内两侧全是壁画,画得威严雄武纤毫毕见。佛祖的后身端坐着观世音,导游说,这其中还有个典故:观世音对阿弥陀佛说世人一定能戒除杀生,不然就永远坐在阿弥陀佛的背后。结果自然是观世音永远坐在了佛祖的身后。在老百姓眼里,佛界的事有时也挺有意思的,在人们的想象里变得很有亲和力。

写到这里,有必要横生点枝节,红螺寺的观音像旁站着的是唐僧师徒。慧缘谷的妙真师父认为,民间将《西游记》与佛教混淆起来是错误的,《西游记》是文学作品,书里的佛祖只是个噱头,故事也多是无中生有。而一提到佛,老百姓就会联想到《西游记》甚至是《大话西游》,这也算是世人对宗教的娱乐化接受吧。

佛祖身披金色袈裟,高大庄严,只是失于千佛一面。红螺寺在上世纪70年代被摧毁后,再也回不到原来的模样,以前的红螺寺是十方常住寺,我国北方最大的佛教丛林,不授徒不挂单,是全国僧人进修之地。现在的红螺寺则是旅游意义上的著名景区,佛的精神世界只剩下了那几尊具体而微的塑像。

“ 护国资福禅寺”的门口有块石板,上面刻着进香的礼仪,比如供奉分为净水、涂香、鲜花、饮食、灯火、烧香、供物七种,香分为檀香、沉香、丁子香、郁金香、龙胆香五种,详尽仔细,让人增长见识。而来参拜的人叩头前也总爱问这个佛是管什么的,那个佛能保平安吗?于是就有很懂的人回答说这个是管升学的,那个是管健康的,拜一拜,捐点吧,可灵了。和慧缘谷的妙真师父谈起来,他对各种仪式津津乐道,谈起四大皆空的思想内涵却也挠头,表示说不清楚。这难免让人觉得,红尘万丈里的人们更多地是看重礼佛的各种仪式,而对佛法精髓的理解却看得不那么重。实用性总能更直截了当地被人接受。

    地凭水贵

唐朝和尚有首《幽州红螺寺》曰:“红罗山子近边夷,度得之流半是奚。共语问酬都不会,可怜只言那期祁!”唐李世民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到怀柔定居,佛教就起到了精神统治的作用,在那个时候红螺寺得到极大的扩建。金世宗完颜雍派皇家寺庙圣安寺的住持佛觉禅师主持红螺寺,以喻其统治如佛之慈悲。元仁宗、明英宗对于红螺寺的重视也都是出于精神统治的需要,红螺寺渐渐发展为历代皇家寺院。

后来房倒僧散,高级别待遇也就没了,红螺山变回闭塞的小山村。然而北京城区的不断扩张让这个地方再度富贵起来——贵在历史底蕴,贵在湿地气候,贵在有天然活水。

雁栖湖里有很多人在游泳,水并不是很清,或许是因为深,墨绿的颜色,还时不时有异物漂浮过来。人们就在这样的水中欢快地游,时不时还有人从约5米高的水闸上跳下来,“嗵”的一声沉下去好久才浮上来。他们的皮肤很黑,一看就是常来玩的。他们说这里的水有时很浅,刚到膝盖,这两天才涨上来。说话时,会用手推一推漂过来的塑料袋。湖的另一边是个公园,那里游泳是花钱的,这里不用。

湖边还有家高级酒店,像是一家子的几个韩国人把餐桌搬到了岸边。雁栖湖的开发已经开始了,而且速度相当快。联想到来红螺寺的路上,到处是正在开工的高级酒店和会议厅,没有会议厅是招不来团队客人的。寺外的金鳟鱼和户外烧烤也如火如荼,香火的味道里混着烧烤的炭火香。大量的私家车拥塞着停车场,似乎很少有人再坐公交车来这里。

怀柔要大力发展旅游经济,而这里的人也梦想着七星级酒店的横空出世,就凭着这儿的湖水。对于干旱的北京来说,有了水,就有了财富之源。但令人担忧的是,等什么都有了之后,恐怕水却没了。红螺寺四处水声潺潺,还有瀑布从山上飞流而下,只是这流水是用电泵将水泵上山的。

妙真的奉献

慧缘谷的文殊佛祖殿里有位和尚,头发生了一圈,长短和他徒弟一样,一看就知这里剃头不方便。他叫妙真。妙真师父四十来岁,胡子刮得很干净,说话时表情很温和。妙真师父说自己原是五台山的僧人,红螺寺修建好后就用自己的积蓄把文殊菩萨像请到了这里。没人的时候他就在文殊菩萨像旁静静坐着。那个禅堂很小,也就十来平方米,是这里最小的。妙真师父还有两个徒弟,两个佛学院毕业的“80后”,戴着眼镜,标准的大学生模样。谈起宗教来口若悬河,只是不肯谈禅。或许和我们这样的俗人讲佛法是亵渎吧,大多时间他们就在佛像前站着,外人根本不可能知道他们在想什么。

慧缘谷能给他们用的地方很小,而妙真师父的积蓄请了文殊,一般游人也不到这里来,所以两位小和尚很希望记者能请块玉回去。或许他们也有强烈的弘扬佛法的愿望吧。妙真师父要清淡很多,有人跪上蒲团他就念一段经,敲响铜钵,也不会刻意提醒你奉献随缘的香火钱。

指南:有北京为数很少的湿地环境

公交车:东直门长途汽车站,乘916或936路公交车至怀柔城区大地广场等站下车,再转乘出租车(约10元)到景区。

旅游专线车:节假日上午,可在宣武门、东大桥、东四十条、和平门北口乘游6路或游16路直达景区。

自驾车:上三元桥走机场高速,在北皋收费站下高速走京密路在怀柔立交桥下桥到怀柔城区,沿青春路环岛往北直行可到达。

山路漫长,上山需要大量体力,而且山路湿润、苔藓密布,慎防滑倒。下山的滑道的刺激程度和可玩性也不次于过山车,建议大家选择往返滑道。

食宿:红螺寺旅游景点已经建设为完备的旅游区,山门外的餐馆星罗棋布,各种档次具备。金鳟鱼值得一品。附近的乡亲们也准备了农家饭和果园采摘。距山门500米有三个停车场,近期情况是两个停车场爆满,第三个停车场还有空位。

周边之慧缘谷:位于红螺山西麓的甘润涧峪沟内,距红螺寺3公里。主要有三皇庙、朝阳寺、天溪庵等几处寺庙。这几处寺庙的香火远不如红螺寺旺盛,除了缺几棵有说头的老树,基本建筑都如出一辙。人少了,地小了,反而显得雅致。谷口的大型会议室正在建设,开会和采风的团队可以开始摩拳擦掌了。

周边之红螺湖:提到红螺寺不能不说红螺湖。红螺湖距红螺寺1.7公里,水质清澈,水温在9摄氏度到12摄氏度之间,水质呈弱酸性,据说,这个地方曾经发现了3.5亿年前的地球居民娃娃鱼。

红螺湖有鸟岛,湖水荡漾、百鸟争鸣,鸟岛里有众多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更有不远万里而来的黑天鹅、澳洲鸵鸟、欧洲火烈鸟,以及秃鹫、草原雕、鸳鸯、大雁、丹顶鹤、黄嘴鹳等近百种鸟类,现在门票12元。

红螺山区域还有北京为数很少的湿地环境。对于净化空气、保持水分、调节局部气候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
来源:乐途旅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