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常识
/分类: 旅游常识/作者: admin 【一、寺、院、庵】
寺,在古代本是朝庭机构的名称,如‘大理寺’‘太常寺’,又引申为官署。汉代设有鸿胪寺,用以招待四方宾客。后来佛教传入中国,从西域来的僧人渐多,遂在洛阳建白马寺,专供外来僧侣居住。这就是佛教僧人居住修行之处所,都可总称为寺的由来。
院,本是寺内的一部分,寺内的别舍。后来佛教僧人也单独用院作为居住处所的名称,但院的规模一般比寺略小。
庵是专指佛教出家的女众(比丘尼)居住的处所。
佛教的寺、院、庭不能与宫、观、庙混为一谈。宫、观、庙不用在佛教上(只有藏传佛教用‘宫’)。
宫,原义是高大的屋字,过去皇帝的居处多称宫,后来道教供奉天地神明祖师等也可宫。
庙,是朝庭、民间、道教皆用,用来供奉祖宗、神、仙等。
观,是道教所专用。因此,寺庙并说,其意思应包含佛、道教修行之处所。如单独指佛教僧人居住处所,不能说寺庙。
【二、和尚、僧、尼、法师】
和尚,是从梵文而来,原义是‘师’。本是一个尊称,具有一定资格,能为人师的才能称和尚,但后来习俗上被作为一般出家男众的专用称呼了。
僧,是僧伽的简称,本义是指出家佛教徒三人以上的团体,后来习俗把出家的个人也称为僧。无论男女,都可以称为僧,不能把僧和尼对举,作为佛教出家人男女的区别。
尼,是从沙弥尼、比丘尼的字尾而来,是对出家女众的简称。正确的称呼是出家的男子受10戒的(其一般年龄在20岁以下)称沙弥,受俱足戒的称比丘;出家的女子受10戒的(一般年龄也在20岁以下)称沙弥尼,受具足戒的称比丘尼。
法师,是佛教的一种称谓,指通晓佛法并善于讲解及致力修行传法的僧人,本不适用于一般出家人,但习俗也用作对僧人的尊称。
【三、罗汉、菩萨、佛】
罗汉,是阿罗汉的简称,小乘佛教修行的最高果位就叫阿罗汉果。修持佛法的人达到了脱生死,即不再生死轮回就叫阿罗汉。我国汉族地区佛寺常塑有十八罗汉像,其实本应是十六罗汉。据佛经上说,佛陀曾嘱咐他的十六位弟子不入涅槃,住世济人。西元二世纪师子国(今与斯里兰卡)庆友尊者作的《法住记》记载了十六位罗汉的姓名,这本书由我国玄奘法师译出。后代画家画像时不知为什么却画成了十八罗汉,据推测可能是把庆友与玄奘也画了进去,但在标姓名时,虽把庆友标为第十七位住世罗汉,却重覆地把第一位罗汉的名字标在第十八位罗汉上。宋代即有人指出这一错误,然而十八罗汉却已经在我国广泛流传开了。
菩萨,是梵文菩提萨埵(读朵)的简译音。菩提意思为觉悟,萨埵意译为有情意的生物或众生。大乘佛教认为,以阿罗汉果为修行的目标还不够,应修持佛果,即达到成佛的境地。但在成佛前,应先作菩萨,即一面修持佛果自度,一面教化众生,度众生到极乐彼岸。佛经中常提到的及在我国汉族地区影响较大的菩萨,有观音菩萨、文殊菩萨、地藏王菩萨和弥勒菩萨。
佛,是佛陀的简称,梵文的意译。意思为觉者,是佛教修行的最高果位。觉有三个意思:自觉、觉他(使众生觉悟)、觉行圆满。据称,阿罗汉辟支佛(佛教的另一出世果位)缺后二项,菩萨缺后一项,只有佛才三项俱全。小乘佛教所说的佛一般是指释迦牟尼,大乘佛教除指释迦牟尼外,还泛指一切觉行圆满者。大乘佛教认为,三界十方,到处有佛,其数如恒河之沙。过去有七佛、燃灯佛,未来有弥勒佛,东方有阿(音同触ㄔㄨˋ)佛、药师佛,西方有阿弥陀佛。从佛身上说,还有法身佛、报身佛、应身佛。
【四、四大天王】
四大天王是佛教的护法神,俗称四大金刚。佛教传说东南西北各有一神守护,故此得名。我国汉族地区寺院,常常在山门两侧塑上他们的像。其中,身为白色,手指琵琶的是东方持国天王;身为红色,手缠绕地龙的是西方广目天王;身为青色,手持宝剑的是南方增长天王;身为绿色,一手持伞、一手持银鼠的是北方多闻天王。
韦驮,也是佛教传说中的护法神。在我国汉族地区佛寺中,常被塑在天王殿弥勒佛之后,面对释迦牟尼像,其形象为身穿古代武士服,手持金刚杵。据《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载,唐代高僧道宣梦见一神,自称:‘弟子是韦将军,诸天之子,主领鬼神。如来欲入涅槃,教弟子守护赡部(南瞻部洲)遗法。
在我国一些寺院的山门两侧,还塑有两尊守护佛法的神将,一位张口,一位闭口,习俗称为‘哼哈二将’。二人皆裸露上身,缠衣裳于腰部,于执金刚杵,容貌威猛。实则此二人也为佛教传说中的金刚力士,职责为守护寺院大门。由于神话小说《封神演义》的流传,民间遂根据二人张口、闭口的特点,附会为小说中描写的‘哼将’郑伦和‘哈将’陈奇了。
【五、念佛及南无阿弥陀佛】
念佛是佛教徒思念佛的形象和功德,或念诵佛名号的一种修行方法。据说一心念佛,可以不生情欲,有助于达到解脱或死后往生佛国。小乘佛教念佛专指思念释迦牟尼佛,大乘佛教因认为有无数佛,故所念之佛也有许多。最盛行的念阿弥陀佛,如念‘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也是梵文的意译,读为‘那谟’(namo),是致敬归命,归依礼敬的意思。佛教徒常用来加在佛、菩萨或经典名称之前,表示对佛、法的尊敬与虔诚。阿弥陀佛简称弥陀佛,是大乘净土宗的主要信仰物件。佛经上说,西方有个极乐净土,所居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阿弥陀佛就是这片极乐世界的教主,能接引念佛之人往生该处。
【六、念珠、木鱼、山门】
念珠,又叫佛珠或数珠,佛教徒在念佛诵经持咒时用它来计数和收摄心意。念珠质地有多种,佛教认为菩提子所做念珠功德最大,粒数也有多种,大都有其含意。
木鱼是佛教法器之一。相传佛教认为鱼昼夜都不合眼,因此用木制成鱼形,击之以警戒僧众昼夜思道。木鱼有两种:一为园状,刻有鱼鳞,诵经礼佛时叩之,以调音节,一为挺直鱼形,吊于库堂前,粥饭或集合僧众时用之。
山门是寺庙的大门。因为寺庙的大门多是三门并立(中大旁小),故称‘三门殿’。又因寺庙多在山间,所以又称‘山门殿’。
【七、佛教的节日】
佛教有许多节,我国汉族地区佛教的重要节日有两个:一是四月初八日的佛诞节,亦称浴佛节。在这一天,寺院里要举行‘浴佛法会’,僧众们以香花灯烛茶果珍肴供养佛像,并用各种名香浸水泡洗释迦牟尼诞生像,作为对释迦牟尼佛诞生的纪念。
二是七月十五日的孟兰盆节,另称中元节,民间习俗称为鬼节。‘孟兰盆’是梵文的意译,意思是‘救倒悬’。佛经传说,释迦牟尼的弟子目犍连看到死去的母亲在地狱受苦,如处倒悬,便求佛救度。释迦牟尼要他在七月十五备百味饮食供养十方僧众,可使其母解脱。后来,在这一天寺院里都举行多种佛事活动,以超荐历代祖先。除上述两个节日外,在二月八日释迦牟尼出家日,二月十五日释迦牟尼涅槃日,腊月初八释迦牟尼成道日,寺院中也要举行纪念活动。
另外,与诸佛、菩萨有关的日子,寺院里,也常举行一些纪念活动,比较重要的如农历七月三十为地藏菩萨生日,届时九华山地藏道场将举行盛大地藏会。二月十九、六月十九和九月十九日观音菩萨的诞生、成道、出家的纪念日,普陀山观音圣地将举行重大庆祝活动。
【八、东方三圣、西方三圣】
药师佛是东方净琉璃世界的教主。这个位于东方的净琉璃世界,是佛教理想中的‘净土’乐园。药师佛曾立下十二大愿,要使净琉璃世界的一切居民、无病无灾,丰衣足食,解脱苦厄。药师佛除与释迦佛、弥陀佛在大雄宝殿共同享用人间香火外,还有自己的‘药师殿’、‘药王殿’。(与中国道教的药王庙是两码事),殿内正中为药师佛,两旁是他的左右胁侍日光菩萨和月光菩萨,合称‘药师三尊’,又叫‘东方三圣’。药师佛的典型形象是左手持体,内盛甘露,右手持药丸。
阿弥陀佛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佛经上讲,这里无任何悲痛和苦恼,居民们可以尽情享受诸种快乐,所以叫‘极乐’。阿弥陀佛又被称作接引佛,他的左右胁侍是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合称‘阿弥陀三尊’,又叫‘西方三圣’。
【九、落发、染衣和受戒】
俗人出家为僧,按佛门戒律规定,必须剃除须发,换上袈裟,这就叫落发染衣,以示从此脱离尘俗和烦恼业障。更衣之后,再通过隆重仪式,接受佛教戒律,就叫受戒。因为佛教戒律有五戒、八戒、十戒、具足戒的区别,受戒的仪式也各不相同,有的僧人,在受戒时还要在头上‘烧痂’,佛家叫‘爇(ruo)顶; 即在头顶上点燃几个塔形残香头,让其燃烧至熄灭,以示‘愿以肉身作香,燃点敬佛’的诚心。烧痂后留下的疤点,俗称之为‘戒疤’。由于各人发心的不同,疤点的数量也不同。一般有一、二、三、六、九、十二几种。十二点表示是受的戒律中最高的‘菩萨戒’,现已废除此制。
登山需注意的问题
/分类: 旅游常识/作者: admin秋高气爽,与亲朋为伴,登山畅游,既有雅趣,又可健身,不过登山前应采取一些措施以保护好自己不受伤害。
登山前就先检查身体。尤其是中、老年人,慢性病患者,要做全面身体检查,以免发生意外。事先了解好登山旅游路线,计划好休息和进餐地点,最好有熟人带路,防止盲目地在山中乱闯。对山上的气候特点应有所了解,争取在登山前得到可靠的天气预报。带好衣物早晚御寒,防止感冒。休息时不要坐在潮湿的地上和风口处,出汗时可稍松衣领,不要脱衣摘帽,以防伤风受寒。登山时思想要沉着,动作要缓慢。尤其是老年人和体弱的人更要注意这一点,走半小时就休息10分钟,避免过度疲劳。
旅游登山,不是为了竞争,只是为了游乐。旅游攀登,要不计速度,只求逍遥。或沿石级扶梯,或寻林阴小路,缓慢而行,观风景,览古迹,边谈边游,妙趣横生。
要尽量少带得李,轻装羊进。对于老年人来说,应带手杖,既省体力,又有利于安全。在陡坡得走时,最好走“之”字形路线攀登,这样可减低坡度。
在山中遇到雷雨,不要到山顶或树下躲避。最好在洞穴中避雨。
下山不要走得太快,更不能奔跑,这样会使膝盖和腿部肌肉感受过重的张力,而使膝关节受伤或肌肉拉伤,因此,在每次休息时,都要按摩腰腿部肌肉,防止肌肉僵硬。
松林浴
/分类: 旅游常识/作者: admin森林是一个巨大的制造氧气的”化工厂”,估计每1万平方米的阔叶林每天可制造出36万升的氧气,可供1000多人呼吸氧气的需要,森林空气中的负离子含量至少要比室内大20倍,每立方厘米空气中含有100-750个负离子 如果人的机体吸收了充足的负离子,在肺脏中通过肺通气和肺换气,进入血液循环,就可输送到全身各部位的组织细胞中,可有效地促进人体的新 陈代谢,恒定血压,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使大脑皮层的机能得到改善,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和抑制,使人们形成良好的心境,精神焕发,恬淡清爽。
每当人们步入绿树成荫的森林之时,便有芳香的气味扑鼻而来,这种树木散发出来的芳香对人的生理机能极其有益。据研究证明,树脂芳香的物质成分系单萜烯 双萜烯和倍半萜烯,它们具有较强的杀菌 抗癌等作用,又能促进人的 机体腺垂体生长素的分泌,从而促进机体脂肪的分解,抑制葡萄糖的消耗,使机体能量来源由糖代谢提供转移向脂肪代谢提供,有利于机体物质成分的生长和修补单萜烯还有促进支气管和肾脏功能的作用,倍半萜烯则可抑制情绪焦躁,明显地促进精神状态进行良好的调适,当你用脑过度 全身乏力 眼睛疲劳之际,极目眺望绿色的山野 葱郁的森林,便会顿觉精神倍增,通体轻松。
敬佛常识
/分类: 旅游常识/作者: admin
礼佛:礼即礼拜。拜,是对佛、菩萨、尊者、长者、佛塔表达敬意的行为。佛教礼法有九种,其中以“五体投地”为最敬重、最恭敬的礼法,是表达最高敬意之礼。行“五体投地”礼,先正衣冠戒杂念,至佛前并双足正身而立,合掌垂首一心归敬。跪时,先右膝后左膝,双肘依序着地,再伸双掌,掌心向上,观想如触佛足,并以头触地一拜。拜时须专注诚敬,不能心怀骄傲杂念。拜后复依序起,正身而立,合掌垂首,称颂归敬。礼闭,缓步退下。
供佛:供,即供养,供施,供给。自古至今净水、涂香、鲜花、饮食、灯火、烧香为最通常的六种供物。水表布施,涂香表持戒,香花表忍辱,饮食表禅定,灯火表智慧,烧香表精进。《大智度论》说:“凡诚心欢喜供养佛者,必得安乐、大福德。”
烧香:佛教认为,在佛前供香、烧香时,一缕青烟香气袅袅直上,能把人的信心通达于佛,从而达成人与佛的契合沟通。佛教用香按制作原料分为檀香、沉香、丁子香,郁金香和龙脑香五种。都是由富有香气的天然树脂、花汁、木片制成,供这样的香时,您的信愿伴随清幽芳香与佛契合,才能赢得佛的喜悦和祝福。
供佛烧香一般以一支或三支为宜。有的人以为烧香越多越好,其实这种想法与做法是不恰当的。在佛教有善香、恶香之别。心愿端正香烟清净能滋养人五官,福业者,为善香;心存杂念香烟过浓能损害人五官,导致罪业者,为恶香。一次烧香过多,烟气过大,上熏佛像,对佛不恭,下呛人眼鼻,自救尚且不及,何谈与佛相悦!请香时要注意香的品质,烧香时掌握正确方法,才能达到供佛的目的。
关于我们
最新资讯
- 红螺寺景区旅游直通车2023年3月31日起正式开通!2024-12-19 -
- 又见三角梅 | 浪漫人间,总是蓄满鲜花2024-12-19 -
- 初冬的红螺寺,也可以繁花似锦2024-11-24 -
联系我们
咨询电话:010-60681175
010-60681639
销售部电话:010-60681967
竹香园餐厅:010-60682348
救援电话:010-60682984
游客中心:010-60682649
投诉电话:010-60681639
红螺寺官方微信:bjhongluosi